個體經濟學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廠商理論,而學習廠商理論的學者皆會閱讀過一本名著 — 廠商本質(The Nature of the Firm)。這是寇斯(R.H. Coase)在1937年撰寫的文章,使用「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解釋討論企業存在的原因及其擴展規模的界限問題。
實際上,廠商的本質就是逐利行為,但在交易過程中,受限遊戲規則,而有寇斯所觀察到的廠商本質與社會成本問題,進而提出『寇斯定理』。若將一個國家的教育當作是一個集團,那麼這將被稱為教育集團。集團總公司可以是政府當中最高的機關單位 — 教育部,接著,分為
- 直營店(含旗艦店) — 國立學校、
- 加盟店 — 私立學校、
- 白牌連鎖店 — 補習班。
大者恆大效應
當教育集團成為該體系的唯一時,就形成 獨佔(Monopoly) 。在景氣好的時候,所有的教育服務都賣得出去,甚至還供不應求。但是,當景氣開始衰退時,或是因為集團過於龐大,產生X無效率時,教育服務逐漸買氣下降,這時候,由於大者恆大的關係,體系內的政府,甚至美國這樣的國家,不可能讓如此的龐然大物倒下。 如果這個龐然大物倒下了,對社會、經濟的衝擊太大,連一個國家的根基就此毀了。這個集團必須向過去消費他的教育服務的消費者負責,那群消費者含括多少人,所有階級的人都深受其害。試問,一國政府怎麼會讓影響根基的事情發生,所以,他出手了。
政府援助手法
政府開始直接或間接援助這個集團。
1. 直接給經費
總公司拿到這筆錢時,會做以下策略:
- 多給直營店,畢竟要撐起門面,會直接影響集團形象。
- 少給加盟店,因為他們只是加盟,外圍組織而已。
- 不管白牌連鎖店,只是潤滑劑,誰咬下誰的肉都還不知道呢,所以連給都不用給,也不用管其死活。
2. 直接強制要求增加消費年限 (9年義務教育延長)
3. 開始在地化
-
宣導就近購買教育服務:因為大家都想「錢多,事少,離家近」。於是,就近消費的結果是『只知道有這些教育服務』。我為了消費教育與就業都「離家近」,所以這群消費者的生活圈很小,也不在乎外面的變化,小確幸就能滿足他們。畢竟沒有 長期 開疆闢土的經驗。
- 安土重遷習慣,圈養成功:離家近與就近的思想根深蒂固後,這群人就在這樣的生活圈內,被框住在地域的限制。這時候,終於將這群消費的人留在各店的客戶群名單裡,並且開始養成他們『安土重遷』的習慣!如同早期農業時代,離不開土地,然後習慣養成後,也不會有高遠、超前的思維,自然政權就穩定了,社會階層就不流動了,也不需要立中產階級的旗幟,讓人有上進的目標。
此時,教育集團的企業護城河搭建起來,並完成了三方!但是,只有三方是不夠的。因為城有四門,三門有河,不夠!還有一門沒有防禦,而且護城河沒有連貫起來就沒辦法有效地起作用。
所以,英語程度向下紮根,卻愈來愈爛。只要讓他們害怕跟外國人交談,害怕看外國人的文件資料,那麼,他們就不會知道外面發生什麼事情。他們缺乏主動力,資訊來源就是那幾個地方,其中一個就是教育集團。於是,他們安土重遷,再大的怨氣,給小確幸(小額錢)就可以。
至於其他的資訊資訊來源,則是讓他們沈迷在糜糜之音,讓他們習慣用新的資訊蓋達前一個,即使嚴重到攸關性命,依舊可以麻痺他們,安心在原地打轉。
於是,霸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