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利率倒掛新聞看出官方的無能為力

利率倒掛和經濟衰退可能脫鉤

今天歐洲央行提出利率倒掛現象或許不能在做為預測經濟衰退的訊號,其理由是央行在大規模購買債券扭曲市場。內容特別提到美國近一年多的利率倒掛也沒有進入衰退,因此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還會繼續擴張。

同樣有這樣的觀點的是經濟學家坎貝爾·哈維。他長期研究利率倒掛,並從1960年代開始成功預言8次美國經濟衰退。同時他提出這次利率倒掛並不是衰退訊號。換句話說,過去他將利率倒掛和經濟衰退掛上一對一的關係,而這次美國2020年3~4月的新冠肺炎影響下的經濟衰退後,嚴重利率倒掛讓兩者關係消失。

莫菲定律

這不禁讓我想起柯林頓時期的「新經濟」口號。當時美國經濟持續成長,前景一片看好。經濟學家和各專家們都一致認為美國經濟以後只會成長,不會再進入衰退期。換句話說,經濟學中的景氣循環不會出現,只會沿著成長趨勢而走。

最終柯林頓時期的新經濟夢碎,美國想要繼續經濟成長的結果並沒有發生。

從我對美國的觀察來看,此時的美國就如柯林頓時期的「新經濟」口號一樣,目前一直在否定各種對美國經濟唱衰的指標訊號和言論。特別是對坎貝爾·哈維的新聞報導內容,如算命般,好的也是他說的,壞的也是他說的。無論哪種結果發生,坎貝爾·哈維都立於不敗之地。

指標扭曲全來自政府干預

如歐洲央行提到的,他們認為指標訊號效果趨於弱化,就是因為央行大規模購債。我們也不能排除央行還大力干預金融市場,其中包含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而這兩個市場正是凱因斯學派的主力干預區。

為何央行要大力干預市場呢?我個人的觀點是他們想要掩蓋這次的經濟衝擊是供給面問題。因為政府政策本身主要影響市場需求面,較難以干預供給面衝擊,加上美國總統大選即將來臨,各國都希望從新冠肺炎影響中復甦經濟,於是,從新冠肺炎初期政府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開始執行。

持續執行政策下,他們的權力擴張,同時在居家令下,資源消耗嚴重。資源的各種市場和勞動市場受到負面衝擊後,自然反映在供給面。即使當時2020年沒有反映出來,後面的幾年也會陸續將供給面影響反映在實體經濟上。

市場運行機制是自然且合理的

市場機制的經濟體系本身就是存在景氣循環,有擴張期,自然也有衰退期。從美國的貨幣供給趨勢圖來看,比較新冠肺炎發生前的自然增長趨勢(紅線)和真實美國貨幣供給的走勢,兩者的垂直差距才是造成美國實體經濟發生問題的主因之一。

圖片來源:[M2 (M2NS) FRED St. Louis Fed (stlouisfed.org)](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M2NS)

從聯準會的M2數據中,最近期美國貨幣供給已經不再下降。依照貨幣數量學說的貨幣數量方程式 PY = MV,以及從美國GDP每季與去年同期相比的成長率逐漸回到過去的5%,這顯示貨幣供給增長的幅度多數落在物價水準的增長上。

圖片來源:[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FRED St. Louis Fed (stlouisfed.org)](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GDP)

這點可以從我對美國通貨膨脹率的趨勢分析中發現,2023年6月有極大可能成為新趨勢的起點。而6月和7月的通貨膨脹率分別為2.97%和3.18%,就不難看出美國通貨膨脹很容易死灰復燃。當然,美國勞工部使用計算通貨膨脹率的指標是未經季節因素調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並且在新冠肺炎前,美國6月到7月的通貨膨脹率也有增加的情況。

但不得不說,AI檢測出2023年6月會是新趨勢的開始就值得我們繼續關注美國通貨膨脹,以及聯準會有沒有發現這點,進而決定是否要繼續升息?暫停維持升息水準?抑或準備降息?無論聯準會選擇任何一種方式,都需要面對經濟體系中部份市場的異常。

另外,我們也能看出美國和各國政府現在試圖用拉長時間的方式換取經濟衰退可能性降低,或等待攤平他們扭曲經濟造成的後果。

我得說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本身就是自然現象,有起有落。股市也是如此,那為何政府就想試圖控制市場?當政府試圖大規模控制市場,除了消耗更多的資源外,還有市場的反撲。這就如現在氣候異常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衝擊一樣。

很多事情不在現在發生,不代表後面不發生。現在發生的影響很可能還在可控範圍,但累積久了,變成不可逆現象,影響層面和效果恐怕不是超乎所有人的預期。

結語

我同樣不希望經濟衰退影響過深、過廣。想來沒有人願意接受回到20年前,甚至40年前的生活水準。然而,在政府干預下各種經濟指標的客觀數據被扭曲,我們又還剩下什麼可以做為觀察經濟現象和預測經濟情勢呢?

難道就是聽著官方和權威所言,他們說經濟如何,我們就當經濟就是如此嗎?若是如此,貧富差距只會愈發嚴重,經濟體系充滿階級分化,而非專業分工。

從利率倒掛和經濟衰退的關聯,不禁讓人看到政府干預後,這些人無須為此負起責任,只需拋出如新聞報導般,給了理由,就推掉責任。

我認同沒有任何經濟指標或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是必然的,但不能在政府干預影響後,官方兩手一攤說指標效果弱化就了事。西方體系的「當責」和「權責」思維如浮雲、如夢幻泡影。

市場運行本身就有其自然調節的合理性與適應性,在政府干預過深後,虛胖的經濟就該瘦身。而瘦身過程帶來痛苦,不也是民眾擔負政府干預所造成的後果嗎?我們必須承認衰退期來到只是讓經濟在該有的資源水準下運行。這就是為何我會推崇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Huw Pill所說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