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對經濟的看法不相同
我想分享這篇新聞給大家
分享的理由是,英國畢竟是經濟學的起源國看經濟的角度和美國不同
美國:週薪中位數年增超過通貨膨脹率年增
美國勞工部:勞動市場良好,就業者的生活水平比過去更好
英國:通貨膨脹高漲難下降
英國經濟學家:接受自身的經濟狀況惡化這一現實
我認為這位經濟學家後面說的才是重中之重,他說﹔「停止試圖通過推高價格來維持實際消費能力,無論是以上調工資還是將能源成本轉嫁給客戶的方式」。這裡的實際消費能力就是經濟學所指的「實質」概念,我們要將錢換成實際商品數量來衡量你的消費力。例如100元台幣,你四年前可以買兩碗湯麵,現在只能買到1.4碗,這就表示實際消費能力下降。
那麼美國的作法是我一定要讓你買到兩碗,用薪資調高140元,這樣你就能維持買到2碗湯麵的數量。英國這位經濟學家的講法是,大家要共體時艱,這是整體經濟的情況,你的錢沒那麼有購買力了。你得面對原本可以買兩碗湯麵的錢變成只能買1.4碗。接下來讓我們等待經濟市場的復原。
英國比美國更重視實體經濟的運行原則
英國的經濟學家點出美國的作法,那就是造成供給減少。也就是經濟學中的需求和供給都在減少,這將造成價格不穩定,並且經濟一定衰退的結果。換句話說,美國一直在走這條路。
英國經濟學家為什麼說認清事實,接受事實呢?因為這樣就可以減少「供給變動」的可能,然後政府專注改善需求。甚至英國很可能已經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衝擊就是「供給面衝擊」。供給面衝擊的政策擬訂和施行與需求面不同,而人為干預通常都適用「需求面」問題。
讓我用美國貨幣政策,這個影響商品市場需求面,創造需求的例子來說明。
上圖的紅點,在2020年3月前都是根據最佳趨勢得到。2020年3月開始的美國M2貨幣供給量,灰色空心點為原數值。紅點是以新冠肺炎還未改變美國貨幣政策的最新趨勢,照時間自然增長的方式得到「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M2估算」。
藉由紅點和灰色空心點,我才能得到「美國貨幣供給正慢慢走回經濟常態所需水平」的觀察結果。
如何觀察到美國M2貨幣供給何時走到因時間自然增長的水平呢?這可以用上圖的藍點表示,藍點是原數值減掉估算值。差距最大發生在2021年12月,其值是43856.8億美元,到2023年3月差距為28158.6億美元,還未到最大差距值的一半(21928.4億美元)[此處使用方法為兩點比較法]。
當美國創造出異常多的貨幣供給量,已經扭曲市場運行,即使M2貨幣供給量在2021年12月開始和估算值差距縮小,過度推動需求的虛假膨脹反映在通貨膨脹上。即使2022年3月聯準會宣布升息並在短短半年持續升息,該付出的社會成本並非如當初他們釋放出貨幣供給救市,可以那麼簡單處理掉。
就我觀察並推論出美國使用統計學迴歸分析非常老練,但也很粗糙(就是傳統迴歸和使用各種的指標比率去做關聯)。反而是英國央行說縮表就是執行,真可謂經濟學發源國,了解實體經濟面才是經濟的根本。甚至我也認為英國經濟學家應該也同意這場衝擊是供給面衝擊,而非需求面。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英國沒辦法和美國相比,財大氣粗,可以大筆大筆吸金,砸錢救經濟 (笑)。
這點我是承認的:砸大錢把造成社會成本的坑補起來。但世界的資源有限,大錢的背後也是資源換來。你多他少,又是一筆爛帳。
美國經濟數據觀察的小提醒
最後分享觀察美國零售業或製造業銷售的數字時,可別全然相信!我相隔一週再去資料庫看,數字又改了,全部下調。要不是我有下載excel可以做比對,還真相信了那線上的圖和數字。
結語
通過近期每天對美國財經數字趨勢的解讀,我發現人為影響市場只是造成災難。在這求學時早知道的事情,卻在世界上反覆發生。這大概是人類的天性吧。對推特上專家和策略分析師們所說的經濟衰退,在我看來也只是回到原狀。至於美國認為的衰退期是2020年3~4月,那是受到新冠肺炎事件衝擊下的真衰退。但同時間的人為干預卻持續影響到今年。
市場想回到原有的路徑的情況,這點在數字趨勢上很明顯。人為干預造成該衰退的時期不衰退,還創造歷史高點,那只是虛假的結果。經濟最終還是要回到實體面,如同英國經濟學家認為的:接受自身的經濟狀況惡化這一現實。
你對此有什麼想法呢?留言分享,點讚好評 你的點讚、留言和分享是我創作的動力💎 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追蹤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