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後的通貨膨脹不是單純需求面問題

總體經濟理論不脫離經濟循環圖,而所有經濟現象都來自商品市場

商品市場的物價和實質總產出是觀察經濟現象的重要指標,也是真實反映經濟現象的指標。 所以總體經濟學最終會回到AD-AS模型的分析。你可以想像是普通的供需模型,加上一條垂直的長期總合供給線。

2019

新冠病毒的影響發生在家計單位

新冠病毒疫情下,家計單位減少群聚降低感染可能。於是,2020年歐美的居家令或亞洲各國的封城,直接影響勞動市場的供給及商品市場的總合需求與供給。

若無政府政策干預,總合需求曲線及總合供給曲線將更為左移,造成實質總產出的大幅減少以及通縮。不過,美國聯準會在2020年3月的無限量化寬鬆與財政部無償提供津貼,都是穩定勞動市場和資本市場,使得家計單位中的一般家戶(進入勞動市場者)和資本家都能夠獲得所得和利率,進而穩定商品市場的消費支出水平。

第二圖

我們看到的實際結果是2020年很多國家實質總產出是減少的,但物價平穩或略為增加。上圖為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實質GDP數值[^1]。若要發生實質總產出減少與物價上漲,曲線應如上圖的移動方向才會形成此結果。

雖然政府的政策讓總合需求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如減少幅度。而這僅是剛開始的第一年。同時2020年的短期總合供給也左移,移動幅度很小,並且造成移動的原因來自勞動的居家令,以及後續因居家不能如過去般大肆外出購買,部分店家無力支撐而關門,促使物價相對平穩,沒有通縮發生。

新冠病毒自然災害事件非一年期可以解決

然而,當時無論是公共衛生專家、股市專家、經濟專家的論點都基於一個虛無的假設:新冠病毒感染是短期現象!就如同SARS在天氣轉熱後忽然消失。

不料,新冠病毒第二年仍在肆虐。政府財政部發出的津貼不可能持續,同時他們想著準備經濟啟動,開始復甦。因為如果不能繼續經濟成長,就沒有錢還2020年因新冠病毒搞出的經濟大缺口!

2021年新冠病毒仍持續變異,無法被遏制與解決。在政府政策方面,政府支出增加的一部份來自疫苗購買的經費,無償提供給民眾施打;無限寬鬆釋放出的資金,在美國只要你有營業執照,申請就能獲得約100萬美元補助,有的事後不用還錢。美國也就這樣釋放出非常龐大的資金在金融市場上,而且直接進入「廠商」身上,維持營運。

原本這些資金是做為廠商進入商品市場的購買支出和給付要素市場的報酬,維持店家或公司的正常營運。政府之所以採用這樣的政策方式:商品在市場上購買,目的是為了維持「市場價格機制」的存在性。不然,政府直接進行配給就好,何必多那麼一道「發錢」的手續,這也需要人工成本!

然而,我們可從道瓊工業指數的破3萬點看出,已經高過新冠病毒疫情前的最高指數價位。這足可見全球釋放出的資金有一部份進入股市,並非直接進入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這變成是錢滾錢的熱錢狀態,是個加速貨幣創造過程的動力,亦有泡沫前兆。投資人在股市賺到錢,代表財富增加。家計單位因財富效果加劇消費支出增加。於是,總合需求曲線到了AD_2021的位置。

我們得注意到的事情是部分被釋放出來的資金是進入股票市場滾動後產生財富效果,並非總合供給的生產面發生效果。新冠病毒在2021至2022年繼續發生中,仍有因大規模感然而繼續居家令或封城情況。生產面的供給狀況時好時壞,只要新冠病毒無法有效控制,生產面仍有左移情況。

聯準會或央行升息影響

我們實際上看到了什麼?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成為數十年來最高!你說這只是總合需求的問題嗎?

當各國受到新冠病毒襲擊時,勞動市場的勞動力不再如過去充沛,居家令或封城讓他們無法工作。在開採原物料上,人力短缺降低原物料產量。從上游的原物料開始減產,原物料市場價格就會上揚。在製造過程中,每層的中間財製作都會附加上人力短缺及原物料價格上漲的成本,到最終商品的零售價格自然大幅漲價。而這些情況都是來自「生產」的供給面。

從2020年迄今,政府掌握的事總合需求面,透過政府支出轉為消費支出及投資支出,補充進入商品市場;聯準會或央行量化寬鬆與降息,降低資金成本,讓廠商或貸款人度過緊急事件。降息至幾乎零利率的作法讓借貸資金等同現金,貨幣創造過程的貨幣乘數可以擴大市場交易規模。最終,我們看到了總合需求線右移幅度讓2021年的實質總產出超過2019年。

總合需求移動到AD_2021不好嗎?

其實,總合需求線移動到AD_2021沒有不好。原本各國的經濟目標之一就是經濟成長,而上圖我們也看到了美國2021年的實質總產出超過2019年,回到新冠病毒前的正常經濟成長軌跡。與此同時發生的物價上漲也是合理的。

從上圖可發現從2020年到2021年的總合供需線移動幅度上,唯有這樣才合理解釋實質總產出超過2019年並回到沒有新冠病毒疫情發生情況的軌跡上。而總合需求線的移動本就會造成實質總產出和物價同升同降的情況。所以聯準會或央行的貨幣政策必然產生總合需求線的移動,只是貨幣政策是無法影響總合供給面的情況。

已然不是總合需求問題

整體而言,政府政策只控制住總合需求面,卻無法影響還沒有恢復的總合供給面。這也就是為何各國不太想管新冠病毒,想要開放復甦經濟的原因。這樣才能讓供給增加,緩解通膨壓力!

屋漏偏逢連夜雨!

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原物料的輸出國!烏克蘭供應全球大約50%的氖氣(neon gas)市場;俄羅斯的鎳出口占全球49%、鈀42%、鋁占26%,30%能製造高強度輕合金的鈦。這戰爭加劇原物料價格攀升,影響最終產品市場生產成本提高,反映在短期總合供給線的左移幅度會更大,預期未來的物價上漲會更加惡化。

結論

這種同時發生總合供需皆被影響的情況,單單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是無法恢復經濟狀態,反而加劇物價或實質總產出的變動!而且沒有對症下藥,多管齊下解決問題,兩年內仍然是動盪的經濟局勢。這也代表各國經濟狀況不佳,牛鬼蛇神都會出來舞弄一番。

觀察目前公告出來的貨幣政策,應是先用實質總產出換取高通貨膨脹的遏止,維持貨幣不崩潰及物價平穩,再以時間換取總合供給面的恢復,達到降低高物價且提升實質總產出的結果。

參考資料

[^1] 數據來源: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88141/annual-real-gdp-of-the-united-states-since-1990-in-chained-us-doll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