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源價格上漲現象說通貨膨脹的無解

最近觀察財經新聞發現幾點現象,這篇文章就來講講第一點。

北半球冬季即將到來,取暖用的能源價格已經上漲一段時間,多數在8月份的數據反映出結果

接下來進入冬季,很多國家對能源的需求更多。所以能源價格不漲,真是天理不容。能源漲價會帶動其他原物料也上漲,因為會使用能源去推動機器或產生人類所需的能量。原物料成本提高就會影響生產。無論企業減不減產,都將會提高商品價格。

從通貨膨脹率或物價指標來看,即使各國都在平抑通貨膨脹,但我認為他們在做的只是表象,也就是靠季節對產品/服務/能源等的需求不同,產生「溫水煮青蛙」。換句話說,如果直接進入衰退,那所有人都知道已經進入經濟衰退,接下來就是準備經濟衰退該如何應對,以及努力從衰退走出。

可如果溫水煮青蛙呢?要衰退不衰退,死撐在那。如果是股票市場,股價高檔盤整,那投資人從過往經驗都了解:高檔盤整久了就沒力了,股價會往下走。

經濟呢? 難道能脫離這種投資人過往的高檔盤整經驗?

當然不行!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人的運勢也會有高有低,更何況是經濟。私心想想也知道為什麼經濟會在高處掛。不就是各種的選舉嗎?哪個人希望自己任內出現難看的經濟數據或者是任內發生經濟衰退呢!?

這就得說到為什麼經濟衰退變成【惡】詞!

原本一個正常的經濟循環現象,卻因為各種的宣傳與長期政治主導經濟,定要讓經濟只能成長,不能衰退的結果,導致所有人畏懼經濟衰退,將經濟衰退當做不好。

原本經濟衰退就是個篩選機制。並且降低「大者恆大,大到不能倒」的現象發生。就像南韓或日本,只要國內的財閥發生流動性危機,就很可能動搖國家經濟。目前台灣也是一樣。只要台積電發生任何風吹草動,都很可能動搖經濟。

這種建築在「大者恆大,大到不能倒」,甚至是「大到要政府去救」的情況,並不是經濟理論認為的好結果。當然衰退也不是好結果,但可以資源重配置,讓資源運用更有效率。

此外,經濟衰退期間該用怎樣的政府政策,須要花多久時間走出經濟衰退?能做經濟模擬嗎?這裡面有太多太多的問題了,而且在經濟的相關教育中也沒有這方面的訓練。長期的歌舞昇平,政府政策用起來特別順手,但經濟衰退時期,政府的手伸多長呢?伸多深呢?這或許可以說是一場政府與國民的資訊不對等戰爭。我也希望通貨膨脹趕緊解決,經濟能夠持續穩定發展,但數據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如美國通貨膨脹不再是過去的1~3%波動,而是準備從3%起跳,所以我在上頭才說這是「溫水煮青蛙」。

凱因斯學派上線 | 沒有比對目標

自從凱因斯學派上線後,各國經濟都難免有政府干預,所以經濟數據的記錄結果都隱藏政府干預的結果。問題就發生於經濟不能模擬,也不能倒退時間重新再來。經濟只有一次機會。所以記錄下的數據就是過去各國憑藉經驗闖出來的每個時間點之結果。做為後人,我們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這是種必然結果,同時也沒有可以對比可用。

我們只能做到的是各國的經濟情況比對。但這種分析方法,如Pannel data analysis,以假設檢定為主。後者是一種判斷Y/N的科學方法。你還是看不到整體性,也沒有所謂的數學模型。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各國經濟數據先去建立時間序列數學模型,然後用數學模型進行模擬,再用數學模型進行各國的比對(要用SLLN 大數法則)。

不得不說凱因斯學派讓政府干預的政策實施有了根據。再加上20世紀前半,政府干預政策和戰爭財讓經濟緩了過來,這才大行其道。即使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也沒有讓各國政府放棄政府干預的實施範圍。

我也不是說政府干預不好。

而是政府要干預市場,卻沒有可以監測經濟指標的即時訊號,也沒有能力比對驗證一些訊號指標是否精準。就像迴歸分析遇到變異數異質性,只會將自變數轉乘平方,然後適用所有的情況。這應該稱為「以偏概全」吧。沒有對變異數異質性做模型化,「自己認為」變異數是平方形式,就所有的數據都用平方去調整。

過去這樣的認知與結果,我可以接受。畢竟過去的工具不足,所以無論是專家學者們都只能用功能有限的工具去幫助他們發現一些情況。但現在呢?

就像ChatGPT使用40多年前的技術與方法,那麼我們該拍手叫好,認為40多年前的技術與方法還是很實用?還是認為竟然用40多年前的技術與方法,後來的那段時間所發展的技術與方法都沒進步?

這或許是後來總體經濟學又發展出「新凱因斯學派」、「新古典學派」、「新興凱因斯學派」、「新興古典學派」等試圖解釋經濟情況。如果對經濟學有興趣的朋友們還會發現愈靠近現在的學派,他們所設計的經濟模型雖然仍以過去的模型做擴充,但擴充的方式,如統計學的條件期望值,條件變異數。另外,永遠不變的就是誤差滿足期望值為0,變異數不是sigma平方就是1。

要我說,這都是美好的狀態,最好有期望值發生!

讓我在這邊解說一下。期望值就是平均數+隨機性的算法。王淵海老師教的方式就是「值乘以機率,通通加起來」。所以期望值算法就是平均數,從樣本來講就是樣本平均數。

那如果這些經濟數據來自不存在平均數的母體分配呢?

你算期望值是算辛酸的吧,算條件期望值就是場笑話了(笑)

所以期望值的數字發生只是偶然,不是必然!

通貨膨脹起點3%,加上政府負債累累,這個故事難解

回到能源價格上漲的問題,這是每年都會發生的。但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發現,隨著時間的變化,這能源價格愈來愈難以處理,尤其是在高通膨的經濟狀態下,更是逐漸形成通貨膨脹流感化。

是的!就是通貨膨脹流感化,給你每年來一次。從美國通貨膨脹率趨勢變化中就能發現規律。為什麼MathAI可以找出每一短期趨勢都是「至少8個月」,你會看到有的是跨年度的趨勢期間。所以美國在通貨膨脹率降到約3%左右時,2023年6月有上升的趨勢。根據美國通貨膨脹率的趨勢經驗,這也得累計約8個月,也就是2024年,才有可能到頂後反轉向下。

不過,明年是美國總統大選。拜登為了連任之路,各種牛肉,大撒幣的措施與動作都在做。在美國聯邦政府發那麼多債,2023年即將出現兩次財政懸崖與政府關門危機,這不就是證明美國以債養債,債務龐大到「大到不能倒」的例證嗎?

結語

綜觀美國經濟情況不就是聯邦政府花錢花太兇,負債太多。當經濟問題發生時,沒錢可以解決,就開始想方設法搞錢。

錢還不動,欠款還愈來愈龐大的同時,聯邦政府運行期間又得執行上任的總統承諾,端撒錢政策上桌並執行,在選舉年時還得撒更多,創造美好的經濟狀態與為民謀福利的假象。

明明知道債留子孫是不好的,但眼前的政治利益價值高於一切。難怪都是那些人出來,因為他們看不到債留子孫爆發的崩潰結果了。

最後,能源價格上漲這檔事,真的是無解。誰叫能源是維持高價,生產能源的人就能賺大錢呢。至於其他人,就是股市說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