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兩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是釋放的訊息解讀

今天兩則有關美國聯準會是否升息的問題,兩位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都表示相同的意見。里奇蒙聯邦儲備銀行行長Thomas Barkin認為現在還沒說加息,而該關注聯邦政府可能停擺的風險。另外他也提到勞動市場疲軟不需要達到過去水準就能有助降低通貨膨脹。

後者的觀點與芝加哥聯儲行長Austan Goolsbee可以說是一致的。而他所提到的傳統經濟學觀點,不就是菲利普曲線嗎。

李玫郁的《顛覆經濟學》中提到美國從1960年開始的年或月資料都滿足菲利普曲線特性,也就是高通膨和低失業(高就業)是共存的 - 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呈現反向關係。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是正向關係。如果是其他國家可能未必滿足菲利普曲線,但美國的數據是滿足的。

Goolsbee認為政府要看核心通貨膨脹成份各自下降的速度,還要監測生產率成長情況。然而,Goolsbee只提核心通貨膨脹,而民生面對的食物和能源價格對一般人的生活成本影響才大。從通貨膨脹和核心通貨膨脹相比,2023年6到8月的通貨膨脹趨勢已經反轉向上,但核心通貨膨脹並沒有。這意味著美國人的薪資要花更多在食物和能源上,特別是能源的石油價格和天然氣價格。

  • 石油價格影響民眾出行。美國人非常依賴車輛出行,所以石油價格無法下降就得花更多錢在加油支出上。
  • 天然氣價格影響冬天取暖。冬天即將來臨,他們習慣使用天然氣取暖就會造成天然氣需求提高,因此,天然氣價格就會提高。此處我無法知道天然氣供給的情況,所以無法知道供給面變化。

兩位行長對美國升息看法很保守,甚至透露出不需要放任勞動市場變成高失業,從而降低對商品市場的消費支出影響總合需求下降。

然而,兩位行長並沒有很清楚表現他們認為的經濟角度。我在這明確寫出他們認為的背後經濟理論基礎:

勞動市場同時影響商品市場的總合需求與總合供給:

  • 總合需求:受升息和失業與否影響
  • 總合供給:Goolsbee提到的生產率監測

他們無法精準知道當失業發生時,多1%失業率對家計單位進入商品市場的消費支出影響,以及對廠商生產率或生產量影響。

勞動市場失業增加時,代表廠商發現商品市場並不需要那麼多產量,所以他們開始減產,即從商品市場上來看就是總合供給減少(向左移)。

對美國而言,失業增加對總合需求減少(向左移會降低物價),而總合供給減少(向左移會增加物價),菲利普曲線則表示總合需求影響超過總合供給影響,才能讓通貨膨脹下降。

現在,Barkin的說法背後則認為失業率提高對總合供給減少的程度更低,所以不需要讓勞動市場失業率提高到如過去經驗的程度就能達到降低通貨膨脹。這是否是真實的,我想光是通貨膨脹率的趨勢變化,以及對菲利普曲線的數據分析都沒有做到位。這當然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分析方法不到位的問題。

延伸閱讀:美國通貨膨脹短期趨勢分析(更新2023年8月)